作者:刘琼

江南以南(一)

开始开凿敦煌石窟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正是中国山水画蓬勃兴起的年代。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敦煌壁画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汉唐以降的世俗生活基本面貌,从这些宗教描绘中可略知一二。总体看来,中原以及西北地区生活素材占比较大,南方包括江南的风俗风貌也有一些反映。这说明,当时参与敦煌壁画绘制工作的工匠和艺人来源广泛。


(资料图)

中国山水画兴起的年代,也是山水诗派产生的时期。山水诗派的产生,与江南以南的临海、永嘉直接相关。

最早知道临海,还真是因为谢灵运。

姨夫姓谢,说自个儿是山水诗派创立者谢灵运的后代。我那时候虽小,已有怀疑精神,于是查了很多资料,努力寻找谢灵运的生活轨迹,以求证姨夫到底是不是“王谢子孙”。结果,就看到了“临海”一词。谢灵运也被称作谢临海。《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一诗,是堂弟谢惠连北上京都时,谢灵运不忍分手所作。长诗叙述别离情绪,兴发感会,动人肺腑。临海这个地名——虽然有人提出此临海非今日之临海,从此,也与这首长诗长存在汉语言文学长河里。

知道临海虽早,但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临海隶属宁波。这是题外话了。“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汉昭帝始元二年,置回浦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设临海郡。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建立临海县。一九八六年三月一日,撤销临海县设临海市。”这是百度百科给的标准答案。临海在今天是小地名,从前是台州府府城所在,比现在级别高,再从前,曾设临海郡。谢灵运时期的临海,便是临海郡时期。谢灵运从家乡会稽也即今天的绍兴出发,一路向南,途经临海郡,然后到达永嘉郡。永嘉郡是东晋新设,此前,永嘉是临海郡的属地。把临海、永嘉并称,渐渐成了习惯。临海和永嘉都在今天的东部沿海地区。

王谢子弟,衔玉而生,抓得一手好牌,却往往因贵致祸。说到因贵致祸,曹植是典型一例。曹植没办法,才华太出众,又深得父亲宠爱,即便自觉退让,也为同侪同胞所忌。《七步诗》之所以生动形象,实乃泣血心声。谢灵运也是一例。谢灵运是东晋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谢玄是江左风流宰相谢安的侄子。谢家簪缨世族,人才辈出,在战火纷飞的魏晋南北朝,不仅战功显赫,文化文艺领域也建树丰赡。即便如此,整个谢家,若论成就和影响,大约也只有谢灵运的文名,可与其先人谢安的功名并立称峰。谢灵运年少成名,文章和书法皆为一时之颂,只可惜文人气、才子气包括世家子弟气都太盛,在魏晋南北朝改朝换代复杂的政治旋涡中,不懂得避让、收敛和忍耐,很快便被闲置驱逐。其间,几度起用,又几度贬黜,最终因被构陷谋反而入狱。“公元四三三年,宋文帝元嘉十年,北魏太武帝延和二年,宋前秘书监谢灵运以谋反罪被杀。”被杀这一年,谢灵运四十九岁。在当时,这个年纪离世不算小,但这种死法有些不堪。

秘书监是多大的官?秘书监属于从三品,历朝历代都有,主要职责是掌管典籍图书,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中央文史馆馆长和国家图书馆馆长结合在一起的职责,虽有“参预朝政”之衔,但实际上并无多少实权,是典型的待遇不错、权力不大的差使。秘书监之下,通常会设秘书丞、秘书郎、秘书校书郎等职务。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就曾做过秘书校书郎。这个职位是从九品,比“七品芝麻官”还小。秘书监的职能在不同朝代也有弹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对文化比较重视,秘书监的地位和功能也被放大,成为当时社会的学术文化主官。特别是曹操称王时,为了弱化中书省,还曾将秘书监与中书省结合,让秘书监分担部分中书省的职能。这个时期是秘书监的高光时期。但好景不长,待到曹丕称帝上位、江山开始坐稳之时,就把秘书监和中书省区隔开,恢复和加强中书省,同时,强化秘书监掌管典籍图书这一职能,其实也是限制其权力过界。

谢灵运担任秘书监时,秘书监的权力已被弱化。有祖辈亲友们指点江山的丰功伟绩在前,心高气傲、历史包袱较重的谢灵运,显然不满足于当“闲差”、混日子,也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确实缺乏政治历练和政治头脑,玩的一些小技巧,流露出来的许多怨言,作出的个别“越轨”之举,常常被政敌发现并放大。永初三年,谢灵运因为想法和做法较多,引起周边不满,被排挤出京,外放永嘉,任永嘉太守。

…………

(精彩继续)

原文首发于《雨花》2023年第6期

关键词: